2025年10月11日,借东盟(曼谷)眼镜展举办契机,丹阳市眼镜商会一行在浙江省眼镜商会会长吴建敏陪同下,深入东盟(泰国)眼镜产业园区等地开展实地考察。此次调研不仅是对泰国市场产业潜力的精准摸底,更是为丹阳眼镜外贸企业突破“关税壁垒、劳动力老龄化、传统成本优势减弱”等发展瓶颈,构建全球化布局新路径的关键行动,为企业出海提供路径参考。
作为全球镜片产业核心基地,丹阳眼镜镜片年产量占全国75%、全球45%,2024年全产业年收入达131亿元,外贸出口突破7亿美元,年均增速超8%。但当前产业面临双重挑战:一方面,国内劳动力结构老龄化加剧,传统制造环节成本优势逐步弱化;另一方面,美国关税政策波动对占比约35%的外贸业务形成冲击,一些外贸企业虽通过RCEP海外仓布局缓解压力,但“市场多元化、制造国际化”已成为产业共识。而以出口为核心的温州眼镜产业(外贸占比70%)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更显著,两地产业困境共同指向“东南亚市场布局”这一破局方向。

调研团在东盟(泰国)眼镜产业园区看到,丹阳天工产业园等功能分区已完成规划,下月将启动25万平方米光学研发及生产厂房建设,目前已吸引温州Emma Optical等七八家眼镜企业预入驻。园区负责人邱总、柳总介绍,后续将打造包含电镀环节的完整产业链——这一关键配套环节的集群化,可彻底解决出海企业“单打独斗”的供应链痛点,大幅降低镜片、镜架生产的配套成本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园区提供的“一站式服务”能全程协助企业办理银行开户、税务登记、环保消防等手续,将企业从落地到投产的周期压缩30%以上,显著降低初期运营复杂度。
从产业适配性来看,泰国市场的核心优势精准匹配国内眼镜需求。劳动力方面,泰国人口结构年轻化,月均综合薪资低于越南且上升缓慢,同时普及的双语标识与服务业英语能力,能覆盖眼镜设计、生产、销售全链条人才需求,尤其适合框架制造、镜片初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。政策层面,中泰建交50周年奠定的稳定双边关系,叠加泰国BOI(投资促进委员会)政策支持全产业链申报享税收、土地优惠,相比越南政策连续性更强,且无重大风险,华人环境降低文化适应成本。

调研团还走访了另一个眼镜产业园区,温州东田、蓝道、蔚蓝等眼镜及配套企业都已完成基础建设,东田光学已经开始试生产。同步参观了泰国本土光学企业豪雅光学、沙米尔光学,学习精细化管理经验。此次调研一方面了解了泰国市场的战略价值,如 BOI政策时效,用工、营商环境、合规规划厂房方案等;另一方面,会继续组织企业以产业集群形象参与海外展会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。浙江省眼镜商会会长吴建敏则结合自身越南办厂实践强调,出海绝非简单“产能转移”,而是要以 “本土研发+海外生产”模式,在泰国搭建规模化产线,将研发、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回流国内产业区,形成“本土研发+泰国制造+全球销售”的产业链格局,真正实现从“规模优势”向“价值优势”跨越。
此次调研为丹阳眼镜产业出海提供了基础路径。未来,丹阳市眼镜商会将持续整合东盟市场资源,推动企业与泰国产业园区对接,依托丹阳眼镜跨境电商产业园,拓展“跨境电商+海外制造”双渠道,助力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突破瓶颈,续写全球眼镜产业的“丹阳篇章”。